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天津市北辰區把組織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紅色引擎”,聚焦重點難點,集中攻堅克難,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實效。
一、筑牢戰斗堡壘,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基層黨組織。要堅持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服務功能,補短板強弱項、夯根基促提升,切實發揮村黨組織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是深化爭創“五好黨支部”活動。聚焦黨支部班子好、黨員管理好、組織生活好、制度落實好、作用發揮好“五好標準”,通過查擺問題、分類定級、整改落實、考核評定、總結經驗等方法步驟,持續3年開展爭創活動,共查找整改問題820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36個,評選表彰“五好村黨組織”60個,涌現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雙街村黨委等一批先進典型。
二是抓好行政村考核評星工作。推行行政村考核評星辦法,按照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服務群眾、基層治理、鄉風文明、創文創衛等考核內容,設置20項考核指標,賦予不同分值,每年給村“兩委”班子打分評星,從五星到無星定級,星級等次與村干部績效工資、評優評先、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等掛鉤,形成了以五星為榮、無星為恥的創業爭先氛圍。
三是強化村黨組織核心作用。在各類新興產業鏈成立黨支部232個,實行村級各類組織負責人向村黨組織述職,增強村黨組織凝聚力。建立以村黨組織為主導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做到每天村“兩委”碰頭會、每周一村“兩委”聯席會、每月10日主題黨日、每月15日村民代表會議、每半年村民大會、年終雙述雙評“六個固定”,將村黨組織的領導力和組織力延伸到農村各領域各方面。
二、建強骨干隊伍,為鄉村振興激活力
實現鄉村振興起決定作用的是人。要堅持把建強骨干隊伍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努力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骨干隊伍。
一是抓好村黨組織書記隊伍。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采取嚴格標準選好人、反復醞釀選準人、回請下派選能人等方式,全區121個村全部實現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其中致富帶頭人占85%,“雙高雙強”型村干部占96%,使鄉村振興有了一批能打勝仗的指揮員、帶民致富的領路人。
二是抓好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面向全國招錄121名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落實鎮村領導結對幫帶、部機關跟蹤服務等制度,縮短適應期、加快成長期。聚焦鄉村振興,組織赴浙江、上海等先進地區實地學習取經,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培訓會、交流會,組織開展互看互比互學活動,不斷提高發展農村、振興農村的實際能力。目前,121名黨務工作者經考核合格全部進入村“兩委”班子,15人擔任村黨組織副書記。
三是抓好農村黨員隊伍。通過集中學習、專題黨課、參觀見學、主題黨日等形式,著重從思想和能力上培育鍛煉黨員,做到既富腦袋、又強本領。大力開展“鄉村振興當先鋒”“萬名黨員聯萬戶”等系列活動,深入實施帶頭富、帶民富“雙帶”工程,引導黨員比工作思路、賽振興速度,比創新招法、賽振興實效,爭當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四是抓好農村人才隊伍。實施農村人才集聚工程,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落實“企業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專技人員下鄉、退役軍人二次建功”等計劃,鼓勵吸引心中有真情、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絕活的企業家、醫生教師等回饋故里、造福村民、建功鄉村。目前,已引進回請各類農村人才1300多人,其中118人已進入村“兩委”班子。光明夢得集團董事長于靜堅持26年反哺鄉村,在奶牛育種、技術推廣和農業物聯網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輻射帶動1萬多戶養殖戶共同致富,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三、壯大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增實力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強村富民為根本,不斷創新發展方式,拓寬發展渠道,推動村集體經濟保持健康發展態勢。
一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區鎮村三級組織領導體系,抽調182名干部,通過周例會、月通報、季推動、年終考核,采取督導與服務、約談與提醒、走下去請上來等多種方式,明責任傳壓力、解難題促改革。121個村已全部完成清產核資,94個村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北辰作為天津市唯一區代表接受農業農村部檢查,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
二是開展“百村強實力、黨建促發展”活動。連續3年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區鎮村黨建領辦項目,逐級制定攻堅方案和計劃,根據各村不同的經濟基礎、村域特點和資源稟賦,探索有本領的人回村帶動、抱團發展推動、盤活資源撬動、特色產業驅動等方式,做足造血活血文章,涌現出一批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億元村。
三是扎實開展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健全部門聯村、企業助村、干部駐村等制度,采取“1+N”模式做大做強產業項目,“1”是指將市、區6900萬元幫扶資金統籌使用,為23個困難村購置園區工業地產,作為村固定資產出租,使困難村有了固定的“供血源”;“N”是指激發困難村內生動力,挖掘符合本村實際的產業資源和發展項目,使其有了穩定的“造血庫”。通過借船出海、筑巢引鳳等方式,23個困難村年經營性收入已達到20萬元以上,最多的達500萬元以上。
四、強化保障激勵,為鄉村振興聚合力
鄉村振興需要五指攥拳、凝聚各方。要堅持面向基層導向,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將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
一是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推動村干部全職化,比照鄉鎮公務員正科級工資標準確定村書記工作報酬,區財政每年投入村級組織運轉經費5000萬元,平均每村40萬元,村書記每年工作報酬平均達到8萬元,其他村干部平均達到5萬元。探索建立村干部效益報酬機制,對集體經濟實力強、年度“雙述雙評”優秀的村干部,按照不低于年基本報酬50%的比例進行獎勵。
二是提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水平。將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改造納入區委區政府20項民心工程,投入1億多元,用于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確保每個中心都達到“十有”標準、面積超過300平方米。制定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和運行規范標準,開設“馬上就辦服務平臺”“新時代大講堂”“智慧黨建體驗館”“人才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板塊,讓中心成為黨味濃、服務好、人氣旺的紅色陣地和精神家園。
三是提振基層干部精氣神。堅持在鄉村振興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推行識人察人“五聽五看”工作法,深入基層聽故事、聽背景、聽思路、聽口碑、聽心聲,看態度、看應變、看擔當、看反響、看成效,對推動鄉村振興真有“幾把刷子”、真有“絕活實招”的干部大膽使用,對不勝任本職工作的及時調下,真正做到組織為干部擔當、干部為事業擔當,先后有57名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的干部被提拔使用,形成了扎根在鄉村、奉獻在鄉村、成長在鄉村、建功在鄉村的生動局面。
(作者為中共天津市北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