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支部建起來
“不合理的施肥方案,對果子的品質和花芽的正常分化都有影響。頭都開不好,還怎么談后期的高品高產呢?以后可不敢隨意施肥了!”2月24日下午17點多,蔣家寨村職業農民培訓班上課前的間隙,57歲的學員王斌科和其他村民激烈地討論著頭天晚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陳永安給他們上的那節課。
2009年以來,蔣家寨村黨支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為了促進全村經濟發展,蔣家寨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借鑒經驗。一方面通過組織產業培訓、技能培訓等多種培訓,提高村民素質;另一方面提升獼猴桃標準化生產,帶動村民增收。
2015年初,蔣家寨村合并鄰村形成新型農村社區。2016年,蔣家寨村投入1370多萬元完成了雨水、污水分流處理和改廁工程,建成了文化廣場、水景觀公園、示范一條街、文化長廊等基礎設施,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2017年全村總產值達到1600萬元,人均收入8400元;2018年全村總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超過10000元......村民們對此深有感觸:“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好與壞。”
“一個村子要發展,帶頭人不但要盡職盡責,還要勇于奉獻敢于擔當。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有責任讓大家過上美好富裕的生活。”蔣建社指著眼前1300多畝獼猴桃果園對記者說。
后記:深入基層一線,對五個典型村莊進行采訪,讓記者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熱度。農村的變化讓記者怦然心動,更為之一振。記者的所見所聞正是我國鄉村近年來快速發展變化的縮影,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實踐的生動寫照。期待再過些年,城鄉差距已被消除,但我們依然能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