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橄欖博物館位于武都將軍石油橄欖科技示范園內,2006年5月份開工建設,2007年5月份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平方米,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油橄欖和油橄欖文化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也是集文化展示、科普宣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
該博物館以文字、圖片和實物等方式主要對油橄欖的起源,世界油橄欖、中國油橄欖以及隴南油橄欖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說明;全面展示了隴南油橄欖在基地建設、良種繁育、產品研發、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博物館前一部分主要展示了我市油橄欖產業的相關情況,武都油橄欖的悠久歷史和發展歷程等。五十年前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本著為民族健康的考慮,從阿爾巴尼亞引進了油橄欖樹種,并親自栽植了第一株橄欖樹,架起了東西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橋梁。隴南市引種栽植油橄欖始于1957年,時任甘肅省委書記的宋平同志親自倡導在隴南進行引種實驗栽培油橄欖,分別在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流域范圍內20多個鄉鎮進行試驗栽培。1988年中國林科院油橄欖專家徐維英、鄧明全教授考察全國油橄欖試驗栽植和確定試生區范圍時,發現油橄欖這個“舶來品”在國內好多地方表現不佳,試種失敗,卻在武都一枝獨秀,長勢良好,果實累累。
中間部分主要展示了油橄欖加工工藝,我國油橄欖發展歷程,隴南油橄欖基地建設情況等。隴南市現有9家橄欖油及其系列產品加工廠,擁有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中國制造的13條初榨油生產線,建成了亞洲最大的初榨油生產線和世界最先進的油橄欖苦甙萃取工廠。截至目前,隴南油橄欖面積達到35.42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36.6%。有15萬畝進入掛果期,鮮果產量占全國的90%,橄欖油產量占全國的90%,總產值占全國的55%。面積居全國第二位,鮮果產量、現在隴南油橄欖面積居全國第二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位。
最后一部分主要展示了油橄欖技術合作和交流情況,目前我國油橄欖進口量和我市油橄欖產量對比以及油橄欖產品展示等。隴南市已取得了10多項科研成果;引進品種112個,建成了亞洲收集油橄欖品種最多的種質資源基因庫,申報了6個省級良種;研制成功了油橄欖專用肥,研發出了食用橄欖油、保健橄欖油軟膠囊、橄欖油系列化妝品、洗滌用品、橄欖茶、橄欖酒、制藥中間體等7大類50多種產品,在品種引進、種植技術、橄欖油加工、下游新產品研發等方面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該博物館的建成為油橄欖發展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系統展示隴南油橄欖產品、油橄欖文獻資料的專業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