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科技動態
政策法規
信息公開
農業科技園區
黨的二十大
食用菌產業
現代農業
開發推廣
培訓交流
科技文苑
科技文苑
散文
論文
詩歌
小說
武都區羊肚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來源:《食用菌市場.消費導刊》
作者:賈崇智
日期:2020-10-19
羊肚菌又名羊肚蘑、羊肚菜,屬子囊菌門、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一種珍稀、名貴的食藥兼用型真菌。其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嫩脆可口,營養極為豐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醫學中久負盛名的良藥,過去常作為敬獻皇帝的滋補貢品,有“菌中之王”的美稱。近年來,羊肚菌仿野生種植風起云涌,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其他行業也紛紛轉產,把投資的目光聚焦在羊肚菌產業,2018年全國羊肚菌栽培面積超過12萬畝。武都區則把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在角弓、石門、黃坪、兩水、漢王、池壩、馬營、月照等鄉鎮進行羊肚菌仿野生人工栽培,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1. 羊肚菌產業發展的現狀
羊肚菌是武都新興發展的朝陽產業,雖然栽培時間不長,目前尚處在初始階段,大田栽培還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環節,但是已顯現出該技術適應性廣、生產周期短、操作簡單和易學易推廣等特點。在產業發展上,區委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調研指導羊肚菌產業。區科技局把羊肚菌產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局長帶領科技工作人員長期深入田間地頭,解決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和廣大農戶在生產中存在的技術、資金等各種難題。
近年來,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帶領科技人員到四川青川縣、康縣、兩當、舟曲等羊肚菌產區考察,虛心學習兄弟縣區的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羊肚菌產業發展中,科技局立足地方優勢,經常深入鄉鎮村社規劃選點,技術指導,資金補貼,扶持食用菌生產企業和合作社投資建廠,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技術推廣方面,按區域把技術人員分派到黃坪、池壩、角弓、兩水、月照等鄉鎮合作社、基地、企業一線,劃片負責,分類指導,技術培訓,在短短的3年內羊肚菌栽培技術迅速推廣應用,生產栽培規模不斷擴大。武都羊肚菌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80畝,2017年迅速發展到245畝,到2018年羊肚菌種植面積達到了301畝,比2016年增長了3.8倍。全區以黃坪、白龍江沿岸為核心,相繼創建了武都區科技局黃坪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黃坪趙壩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角弓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月照鄉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漢王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石門羊肚菌科技示范基地等??萍季至⒆惝數?,調查研究,群策群力,精準幫扶,多方尋找貧困山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寬農民致富門路,彌補短板,填補了武都羊肚菌產業的空白。
羊肚菌在武都一般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播種,次年2月開始出菇,5月份前出菇結束,4-6個月可完成從播種到采菇的全過程。羊肚菌栽培設施簡單,大體可分為簡易遮陽網大棚和鋼架大棚。簡易遮陽網大棚又可分為矮棚、中棚和高棚,其中矮棚和中棚比較常用;鋼架大棚主要利用蔬菜大棚、育苗大棚或其它園藝設施改造后進行羊肚菌栽培。目前,羊肚菌的栽培模式可分為輪作模式、間/套種模式和層架式栽培。武都主要采用輪作模式,即羊肚菌與蔬菜,羊肚菌與其他食用菌,羊肚菌與農作物等。羊肚菌室內工廠化設施栽培,目前受到廣泛關注,食用菌專家正在進行科技攻關研究。
2. 羊肚菌產業發展的可行性
2.1營養價值高,具有較強的保健功能
羊肚菌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嫩脆可口,營養極為豐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醫學中久負盛名的良藥。羊肚菌子實體干品含蛋白質24.5%,而蛋白質中44.14-49.10%為氨基酸,高達19種,其中9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面包、牛肉、牛奶、魚粉的含量高。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無毒,子實體可以入藥,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效,長期食用可防癌、抗癌、抑制腫瘤、預防感冒、增加人體免疫力的效果?,F在羊肚菌已成為出口西歐國家的高級食品,是一種不含任何激素,無任何副作用的天然保健食品,是人類最理想的健康食品。因此,在醫學和保健上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2.2適應范圍廣,具有較大的開發空間
羊肚菌為偏低溫真菌,是生長在濕潤的森林或草叢中的一種重要經濟植物,在海拔高度為0-4500米的地區廣泛分布,多生長在濕度、光照等條件適宜山區和河流附近的草叢,在遮陰率適宜的闊葉樹種下羊肚菌生長發育良好,生長數量也較多。研究表明,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15-18℃,菌絲體生長最適溫度范圍為18-22℃,高于28℃或低于3℃將停止生長或死亡,子實體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6-18℃,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促進子實體形成。
羊肚菌是典型的土腐生蕈菌,菌絲體必須與土壤接觸才能出菇,不入土不出菇,在各種森林土壤、耕地土壤、沙地、沙漠邊緣上都會出菇。雖然羊肚菌對土壤類型無選擇性,但是與土壤肥力有一定關系,土壤越肥,子實體個體越大,越容易出菇,土層薄而貧瘠的沙質土壤出菇少,個頭也小。羊肚菌在土壤團粒結構良好、透氣性好、PH值為6.5-8.0的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里栽培,產量高,品質好。
武都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地,溝壑縱橫,峰巒疊嶂,山大溝深,是典型的"七山二林一分田"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國列貧困縣。全區幅員面積46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53萬畝,林地和疏林地190多萬畝;海拔600—3600米,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氣溫最高40℃,最低-9℃;年日照時數1911.3小時,年降雨量400mm左右,無霜期210—240天,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全區287個貧困村7.86萬貧困人口均分布在黃坪、馬營、池壩、魚龍、蒲池、洛塘、月照、五馬、龍壩、琵琶、外納等半山干旱、高寒陰濕、林緣地帶的大部分地區。
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兩水、黃坪、池壩、月照、洛塘等白龍江沿岸、北峪河流域、西漢水流域進行了試點,做了大量的出菇實驗,白龍江沿岸的河谷地帶生長發育良好,出菇表現不錯,產量相對比較穩定。2016年、2017年、2018年在黃坪、石門、角弓、漢王、馬營等鄉鎮分別種植羊肚菌80畝、245畝、301畝,均獲得了成功,經濟效益較好。武都的河谷川壩、高寒陰濕區、林緣地帶的大多數地區,氣候濕潤,土壤肥沃,是羊肚菌生長發育的最佳適生區,發展羊肚菌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生長空間。
2.3經濟效益好,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應
羊肚菌生長周期短,見效快,不跟其他作物爭地,可以充分利用冬閑土地、林間資源、閑散勞力,栽培羊肚菌,當年11-12月種植次年3-4月即可采收,成熟期在初春,采摘不與糧食生產爭勞力,提高了復種指數,花工少,經濟價值高,群眾稱之為“搖錢樹”。
一般情況下,羊肚菌栽培技術成功穩定的產量為100-500千克/畝。畝產鮮菇按100-200千克計,每千克鮮菇120-160元,產值為12000-32000元;干品產量16.25-18千克/畝,每千克干菇1600-2000元,畝產值達26000-36000元,規?;a除去投資成本8000-12000元,每畝純收入18000-24000元,純利潤每畝地超過16000元。
隨著羊肚菌市場的看好,羊肚菌價格逐年攀升,山區農民對羊肚菌產業情有獨鐘。2017年,武都通過政府引導,科技部門主抓,種植企業聯動,科技項目補貼,技術指導培訓,在黃坪、池壩、月照、角弓、兩水、石門、漢王等鄉鎮發展羊肚菌245畝,2018年種植面積擴大到301畝,全區迅速掀起了種植羊肚菌的熱潮,輻射帶動山區農民栽培羊肚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幫助貧困山區脫貧致富。
2.4市場需求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羊肚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從整個市場來看,國內外開發前景還是比較廣闊,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但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整體還沒有提高,消費能力受到影響,國內消費市場主要還是集中于高檔酒樓或星級賓館等餐飲單位。隨著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健康消費理念的不斷普及,作為營養和藥用價值極高的珍稀菌類,羊肚菌的營養價值、保健價值將進一步被市場認可,國內外市場蘊含著巨大潛力。
羊肚菌不僅用于食品,在藥品、保健品、飲料、化妝品等方面都有廣泛的前景。目前羊肚菌市場上主要銷售方式為干銷,占到整個銷售市場的90%以上,產品單一,附加值低。近年來,歐美市場對羊肚菌市場需求量大,大量進口我國羊肚菌,其用途除了餐桌消費外,還用于開發以羊肚菌為原料的高端精深加工產品,包括羊肚菌保健品、營養液、美容產品等這些高端產品,其價格為普通餐桌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羊肚菌精深加工市場前景廣闊。今后,武都要實現羊肚菌的產業升級,精深加工必不可少。羊肚菌產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國內外市場對于羊肚菌高端產品有很大消費需求,提高羊肚菌產品的科技含量,開發多元化羊肚菌產品、延長產業鏈,是武都羊肚菌發展的必由之路。
3. 羊肚菌發展存在的問題
3.1羊肚菌科學研究滯后于產業發展需求
3.1.1羊肚菌的科研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武都區對于羊肚菌的遺傳特性、營養條件、生活史、育種方法、菌種保藏技術,從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調控機制,營養轉化袋的作用機理,對土壤中的重金屬富集等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到位,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在菌種繁育、栽培技術改進和提升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障礙,食用菌研究機構少,科研領域仍然存在盲區。
3.1.2羊肚菌的主栽品種、栽培技術需要進一步完善
武都羊肚菌栽培區域和范圍日益擴大,從南到北,由東到西,從白龍江沿川地帶到黃坪、馬營等高寒地區,采用的品種和模式基本是沿用適應局部地區的品種和栽培技術,除了少量的管理措施調整外,還缺少對不同生態種植區域的配套種植管理技術,特別是應對極端惡劣天氣的技術措施缺乏,如雪災、雨澇等,導致企業和菇農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3.1.3羊肚菌病蟲防控技術相對缺乏。
在羊肚菌出菇季節,隨著氣溫的回升,羊肚菌的白霉病、紅柄病、萎蔫病等病害發生嚴重,一般地區病害發生面積超過50%,嚴重影響其產量和效益。在菌絲、子實體生長階段還有蛞蝓、馬陸、跳蟲等害蟲危害,咬食原基和子實體,傳播雜菌,病蟲危害同時發生,濫施農藥造成的羊肚菌子實體死亡和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問題也較嚴重。
3.2羊肚菌產生對氣候土壤的依賴性。
當前羊肚菌的栽培主要是利用自然氣候條件仿野生栽培,自然氣候和土壤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產量的高低。簡單栽培設施、單一品種和粗放的管理方式,使羊肚菌栽培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抵抗能力較差,對不同土壤類型的適應性差異很大。由于缺乏應對極端惡劣環境的措施和策略,因氣候原因造成的原基死亡、幼菇枯萎和大面積減產時有發生。如在2016年冬春季黃坪因低溫凍害和雪災,造成羊肚菌嚴重減產。
3.3種植者對羊肚菌的經濟效益預期過高,盲目跟風。
目前,全國較多的地方出現了建設上千畝羊肚菌栽培基地,一些地區將羊肚菌作為脫貧致富的重點項目,一些其他領域投資者轉向投資羊肚菌栽培,一些食用菌種植者也更換品種,進行羊肚菌栽培。由于他們對羊肚菌的栽培期望過高,道聽途說,盲目跟風,對羊肚菌栽培缺乏全面的了解,缺少對種植風險的認識和防范,缺少對環境、氣候、土壤等條件的考察和選擇,投資規模過大,管理不到位,造成嚴重損失;更有一些菌種生產個體和企業根本沒有羊肚菌菌種生產資質,更沒有品種選育和制種能力,生產的菌種對菇農或企業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
3.4羊肚菌產業缺乏發展資金。
羊肚菌產業生產周期短,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經濟效益好,投資風險大。個人和企業栽培羊肚菌的瓶頸就是缺乏資金,產業投入不足,生產設施簡陋,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較大,嚴重制約著羊肚菌產業積極快速發展。
3.5羊肚菌產業規模尚小,還沒有打出武都羊肚菌特色品牌。
武都區羊肚菌產業發展目前尚處在初始階段,種植面積小,生產規模不大,雖然申報了羊肚菌注冊商標,但是武都羊肚菌特色品牌還沒有創建起來,宣傳工作還跟不上,經濟效益還比較低。
3.6羊肚菌產業的龍頭企業少,帶動效應不明顯。
羊肚菌在武都發展歷史短,種植經驗少,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生產栽培羊肚菌的龍頭企業不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效果不明顯。
4. 羊肚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4.1科學管理,建立健全羊肚菌科研機構。
羊肚菌作為武都的新興產業,必須以科技局為指導,充分發揮科技開發交流中心的科技開發、信息交流、技術培訓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組建羊肚菌技術研究團隊,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制定羊肚菌產業發展規劃,引進和繁育羊肚菌優良新品種,制定羊肚菌栽培技術標準,大力發展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特色產業。
規范菌種繁育和生產經營。認真貫徹執行《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堅決杜絕無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個人或企業生產經營菌種,嚴格制定菌種準入制,把無資質個人或企業生產的劣質菌種拒之門外,防止發生劣質菌種傷農害農事件發生,切做到專業化制種,標準化栽培,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銷售,企業化運營,力爭把羊肚菌產業做大做強。
4.2深入研究,加強羊肚菌的科技投入。
加強羊肚菌的科技投入,重點對武都區羊肚菌資源的保護和研究,明確羊肚菌的遺傳特性,建立菌種質量標準和規范菌種生產工藝,開展針對不同生態環境的品種選育和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加快產品開發研究進程,為全區羊肚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4.3搶抓機遇,打造武都羊肚菌品牌和產業鏈。
武都地處甘肅東南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濕潤,光照充足,發展羊肚菌具有優越的技術基礎、環境和資源條件,著力打造羊肚菌品牌和產業鏈,對于提升武都羊肚菌產業地位是極好的契機。加大羊肚菌產業資金投入,扶持羊肚菌菌種、生產和加工企業,補助羊肚菌生產設備和器械,開發高端羊肚菌食品和保健品,申請“武都羊肚菌”商標,加強對武都羊肚菌的品牌宣傳,開拓羊肚菌國際國內市場,從而促進武都羊肚菌產業持續穩步發展。
4.4因勢利導,適度科學規劃發展。
羊肚菌在國際國內食用菌市場有較高的地位,有特定的市場和消費人群,在當前的情況下,盲目跟風似的大規模羊肚菌栽培將會導致羊肚菌價格迅速下跌。
武都發展羊肚菌要避免栽培規模盲目擴張,應根據羊肚菌本身的特性,確定適宜栽培地區,科學規劃,進行精細的栽培和管理,保障產品質量和效益,引導武都羊肚菌產業健康有序、科學協調發展。
<本文發表在全國中文工業經濟類核心期刊《食用菌市場.消費導刊》(2019.10)> (2019-10-25)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
甘肅隴南茶葉良種繁育技術初探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甘肅省人民政府
隴南市人民政府
武都新聞網
科技部
甘肅省科技廳
隴南市科技局
武都科技開發交流
人民網
新華網
隴南日報
隴南市紀委
隴ICP備2020003342號
成年人在线视频,成年人在线网站,成年日本黄网站色奶头大全,成年深夜福利在线